2000年,我小学毕业,进了当时我们那个地方唯一招初中生的公立中学——二中。当时,除了这所中学,几乎县里所有招初中生的学校都向我发出邀请,按照一般人衡量中学教学质量的标准——升学率,公认最好的中学是T中学,而二中相反被认为是管理最松,混的最厉害的学校,因此这在一些人眼里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于是,在我上初中的某一天,我,和同在二中的同学甲、同学乙与从T中学转来的同学丙发生了如下的对话:
丙问甲:你当初为什么选择二中?
甲答:因为二中管理比较松,我又比较爱玩。
丙接着问乙:你呢?为什么选择二中?
乙答:因为二中管理比较松,我喜欢自由。
丙最后问我:你又是为什么选择二中?难道也是因为管理比较松?
我笑着说:因为近。
当初热播的日本卡通片《灌篮高手》 1,自己又不愿意表现的和别人一样,再加上丙是个女生,就更需要自己表现的特别一些了,于是这样的回答顺理成章。但事实上,当时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和甲乙两个人一样——至少前半句一样——「因为二中管理比较松。」
当初驱使我选择这个学校的原因也许是人类趋向自由的本能,但是作为一个刚满12岁的小学毕业生,上什么初中的问题,很多情况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。与其说家长尊重了我的选择,不如说是我们观点刚好一致,有趣的是,当初有别人问他们为什么愿意我去二中时,他们总是笑着说:「因为近。」
「近」当然不是理由,只是这样说的话就可以省去一大堆不必要的解释。后来,当我问道让我选择二中的理由时,他们的回答是:「因为二中管理比较松。」
虽然这个回答和我自己选择二中的理由一致,但我们的出发点不同,决定了背后的解释不会和我一样。他们看到了一个统计数据:虽然T中学的重点中学升学率要比二中高,但是追踪这些初中毕业生2发现,T中学的学生在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上被二中甩在了后面。由这个数据得出结论:T中学管得太严,导致学生升到高中后后劲不足,因此,考不上好大学。而对于一个有着教育恐怖主义的小县城来说,考上好大学就是一切。
这里无意批判教育恐怖主义,我想说的是,由这两个升学率的差异所得出的这个结论并没有说服我,因为我一直坚信,人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,从一个长远角度讲,不存在后劲不足这样的问题。也因此,我一直带着这样一个疑问,希望能够弄明白这个问题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。
高中时,我们按照入学成绩高低分班,我们班算是成绩最好的,高考自然也差不了,很多同学都上了公认的重点大学。3今年大学毕业,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,从统计上讲,我们班上了重点大学的人混的并不好。后来我又看了一下整个我们高中的毕业生,上了重点大学的,大学毕业后混的好的凤毛麟角。
我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,但我隐隐感到这和为什么T中学的学生在高考中表现不好有着类似的原因。都是在一个新的阶段的求学开始时表现好,结束时表现差,而且T中学和我所上的高中的管理都很严。
等我再和他们聊天,发现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,有许多人变得异常的空虚,当初满腔热情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,觉得自己的生活索然无味,理想都是扯淡,工作只为挣钱。这时,我觉得有可能是我们的动机上出了问题。
前半年听到一个心理学故事,结合我心中模模糊糊的想法,我突然明白了。这个故事是这样的:
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,叫声连天。几天过去,老人难以忍受。
于是,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,对他们说:「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,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,这点钱表示谢意。」
孩子们很高兴,第二天仍然来了,一如既往地嬉闹。老人再出来,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。他解释说,自己没有收入,只能少给一些。15美分也还可以吧,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。
第三天,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。
孩子们勃然大怒,「一天才5美分,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!」他们向老人发誓,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!
这个老人花了三天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动机,而无论是T中学也好,我的高中也好,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。
学习本身是自身的兴趣驱动的,或者功利点讲,至少是为了自己能有一技之长。而T中学和我们的高中以一种严苛的方式,例如制定严格的纪律并对违反纪律的人实行比较重的惩罚4,然后不断告诉学生,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让大家考上一个好高中或者好大学,只要考上好高中或者好大学,这一切就结束了。最终,这样的语言潜移默化,使得我们每个人的学习动机都变了,变成了为了老师学习,为了考试学习,为了上一个好中学好大学学习,为了不再「受罪」学习。于是当我们的扭曲的动机——上好大学或好高中——得以实现后,自然不会再去好好学习,因为学习俨然成了「受罪」的一部分,而我们上大学或高中的就是不再「受罪」,学习没有内在的动力,自然没有一个好的结果。最严重的后果是,这使得一些人最终成为一个「拒绝学习」的人。不过幸运的是,一些人意识到了这一点,调整自己的动机,重新开始学习。希望我的这篇文章也能使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。
郝海龙
2010年8月16日
P. S. 今天是七夕,祝各位开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