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课本中的成功学教程

初中时,我们学过一篇《孟子》节选——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,全文如下:

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

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
人恒过,然后能改。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而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国外患者,国恒亡。

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

这篇文章相信各位都不陌生,尤其是加粗的部分,即使你没用过这句话励志,也至少看到身边有很多人这样做,如果没记错的话,这句话甚至被选到了初中的《思想政治》课本中,作为论证我们要艰苦奋斗的论据。事实上,这篇文章本身逻辑极度混乱。

首先,文章的前两段和后两段似乎并没有必然联系。第一段列举了一些例子,第二段根据第一段得出结论,论证水平如何暂且不提,到这里已经算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了。三四两段基本上是心得总结,基本上看不到论证过程,最后一段只用了一个「然后知」,也不能说和上一段构成因果关系。既然是心得,就并不必须要证明什么,我们可以先略去不看。本文重点关注的是这篇文章的前两段。

文章第一段列举了许多人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成功的例子,但这顶多只能说明经历过艰难困苦之后有可能成功,并不能说明要成功就「『』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……」,由于第一段到第二段是一个归纳法的论证过程,要用「必」字,除非能够证明所有成功的人都经历过艰难困苦,只要有一个反例,就无法有效的得到这样一个结论。

退一步讲,即便第二段的结论是正确的,充其量只能说明「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……」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,而不是充分条件:只能说明成功需要经历艰难困苦,并不能说明经历的艰难困苦就一定能成功。能否起到励志的效果,必须反过来看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。试想一下,一个人买了彩票中了600万,我得到结论说「若要中大奖,必先买彩票」,这结论本身没有错,但并不能证明买了彩票就能中大奖,你也不会就因此产生一种买彩票致富的欲望。如果不考虑概率,就用这句话盲目励志的话,我只能期待你不要每件事情都这么逻辑混乱,否则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。

这篇文章可以算是古代成功学教程,现在很多成功学书籍的论证逻辑事实上也和篇文章类似,姑且不论什么是成功,就按成功学书籍中默认的定义,大部分成功学书籍顶多能说明努力有可能成功,并不能证明「只要努力,就能成功」,而这正是大多数成功学书籍企图告诉我们的。

顺便提一句,第三段应该是在激发某种「共同仇恨」1。好吧,也许是我太过发散了。


  1. Common hatreds 
All rights reserved
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,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