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上的「多数人暴政」

前两天做节目,和有才聊到,微软一方面拥有自己的搜索引擎,也曾花重金打造过,而另一方面却宣布和国内的搜索引擎「百度」合作,将其作为 Edge 浏览器中文用户的默认搜索引擎。这个做法看上去诡异,实则在情理之中。就算不考虑国内的政策环境,微软这么做看上去也只是一次商业上正常的逐利选择而已——毕竟国内的用户更喜欢使用百度作为搜索引擎。如果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不是百度,对于大部分普通电脑用户来说,更有可能的选择是转而使用其他浏览器,而不是自行通过浏览器选项来修改。要知道,对于典型的「普通用户」来说,「熟练地点开菜单中的某一项」是电脑水平的象征,就像早年间「打字速度快」是电脑水平高的象征一样(你是否能想象,我高中参加的全省的计算机竞赛中,打字是其中一个项目),对于懂得人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,对于不懂的人来说,却是使用软件的障碍。

这让我开始思考另一件事情:我们不断地在谴责国内的一些软件公司(比如百度,360 等等),他们也确实做出了许多令人发指(好吧,只能说我们觉得令人发指)的事情,比如虚假医疗信息付费跑到搜索结果首页(如果你还执着地认为宫颈糜烂是病,认为阴经背阻断手术是治疗早泄的有效手段,那么你该醒醒了),比如打着保护你的电脑的旗号,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盗取你的个人隐私等等,但为什么这些网站却依然能够活得如此茁壮?

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觉得原因是大部分用户并不知道这些互联网公司做得这些事情,反而对他们很信任:当你有一百次从一个搜索引擎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,而你正好也需要一些医疗信息时,你会第 101 次相信它;当一个「杀毒软件」或「安全管家」一百天没出过问题,反而告诉你帮你修补了多少个系统漏洞,杀掉了多少计算机病毒,你开机速度击败了全国 10.24% 的用户时,你也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。

于是,我开始不断告诫身边的朋友和家人,让他们远离这些公司和服务,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。也许他们不在百度上搜索医疗信息了,但却依然在搜索其他内容;而对于 360 套餐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,理由是他们并没有什么隐私,就算把电脑里所有的东西都盗走,似乎也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。

这时我突然明白了,这些公司的问题很多人是知道的,但他们并不觉得这些是问题。或者在「免费的且问题更大的服务」和「付费的但问题更小的服务」当中,他们永远倾向于选择前者,也就是说,「免费」是他们选择互联网产品时,最大的诉求,和免费带来的好处相比,「虚假的医疗信息」和「个人隐私泄露」造成的伤害根本不算什么:只要不要钱,怎么样的都可以。

当一个社会中,持这种想法的人占主流的时候,提供优质付费服务的公司难以生存,提供免费服务的公司在竞争中胜出,那些原本靠直接给普通用户出售服务的公司也开始考虑让用户「免费」获取他们的服务,而从其他地方寻找盈利点。但一家公司要生存,必须有收入,如果不能直接从普通用户那里获取的话,就只能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当做资源「出售」给第三方,比如帮第三方打精准广告等。所谓免费的服务实则是用户用自己的的个人隐私交换的服务,只是在一些人眼里看来:

一斤个人隐私能值多少钱?我才不愿意为它付费呢。

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,真正关心个人隐私的普通人在个人经济能力范围内找不到这些「免费」服务的替代品,而只能一边骂,一边用,一边期待这种骂多少能有点用。

这其实有点像政治上的「多数人暴政」,只是这种「多数人暴政」是由市场竞争导致的:由于大多数人不在乎隐私而只喜欢免费服务,在乎隐私的少部分人找不到适合他们的服务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如果不考虑伦理道德,百度、360 无非也是做了一次商业上正常的逐利选择。

面对这样的互联网上的「多数人暴政」,我们这样的少数派是否就完全没有办法了呢?其实办法还是有的,只是付出的代价稍显昂贵。

首先,我们可以像对付政治上「多数人暴政」一样,用脚投票——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选择去一个普遍更注重隐私的社会。其次,市场造成的「多数人暴政」也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,当你有了更多的金钱时,你就可以花钱来购买更为专业的信息:当你需要医疗信息时,你可以直接找你的私人医生;当你电脑出现安全问题时,你可以直接找你的私人电脑顾问……

我想这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原因之一,尽可能摆脱市场造成的「多数人暴政」本身其实就是更好的生活的一部分。

郝海龙
2015 年 10 月 11 日
题图来自 static.pexels.com

All rights reserved
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,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