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见了,新华书店

随着一家家新书店的开业,家乡图书业的繁荣是毋庸置疑的,但这种繁荣却伴随着一个令许多人费解的现象——新华书店越做越小,若不是还可以发行课本,只怕早就倒闭了。
曾几何时,新华书店的大楼是家乡街道上最宏伟的建筑,按照当时流行的古典现代结合的方式设计,中间顶端一个圆形的标记——中国地图加一颗五角星,上面插着五星红旗,一副笑傲群雄的姿态。
无疑,当时的新华书店不仅是家乡最具权威的书店,而且是周边县镇中最大的书店,由于家乡处于三省交界,经常有邻省的人来这买书,熙熙攘攘,好不热闹。
如今,书店的楼还属于书店,但是原来摆满书的地方,现在已经是一个电器城,在这之前这里还曾是一个糖果批发市场。每当我经过那里,看到一个小小的侧门上写的“新华书店,请上二楼”就觉得好笑,而且“门虽设而常关”,除非你是学校的来买课本。
而对面一家民营的教育书店却异常热闹,仿佛有新华书店当年之势。
造成这一切的原因,我认为与家乡的“教育水平”的提高有极大的关系。为什么要在“教育水平”上加一个引号呢?因为这四个字其实替换为“高考升学率”也无不可。家乡高中高考升学率的提高使得邻近县镇以及邻省的学生(或者是学生家长)趋之若鹜。家乡唯一的一所省重点高中年年爆满,窃以为这也是新华书店还能苟延残喘活着的原因——需要的课本多啊。
你可能要问,这似乎与新华书店的没落扯不上任何关系,人多了应该读的书多才对,所以书店应该更加繁荣啊。的确,书店是更加繁荣了,但却不是新华书店。那所重点高中恰好处于全县的中心地带,那里的门面有着全县最贵的租金,却挤了不下三家小书店,只要不是上课的时间,那里总是挤满了穿着校服的人。我经常不明白是什么对他们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,我怀着好奇心走进去的时候,发现这些书店确实与普通的书店不同,贴在书架上的表示分类的标签并不是我们熟悉的“文学”“艺术”等等,而是“一年级”“二年级”“高一”“高二”“高考总复习”这样的标签——清一色全是参考书习题册。好不容易发现一本《呼啸山庄》,原来是英汉对照版为学英语准备的;又从一个地方发现一本《倚天屠龙记》,原来是书店老板闲的无聊,给自己准备的。
对于商人肯定是什么挣钱卖什么,而对于这里这些开小书店的人来说,因为高昂的租金,所以卖的书肯定是最赚钱的。而新华书店所卖的大部分书却不是这一类,因此便会越做越小了。
但这也似乎和“高考升学率”没什么关系,其实不然。这就要说家乡的高中是如何提高高考的升学率的——通过最大限度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以及尽可能多的习题量。经过调查,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是大概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点半,其间只有吃饭时间,而且许多高中生的习题册在桌抽屉里装不下,好多都堆到桌子上,更有甚者从地上堆到和桌子一样的高度。
说到这里,大家应该明白了吧。以前我总是哀叹家乡的学生阅读量不够,不去读真正有用的书。当我经历了高中之后,我明白了。学校的逼迫让学生没有阅读的自由,而这又促使像新华书店这样的书店走向没落,好书就会越来越少,从而走向一个恶性循环。没当我看到有人去河那边的山西省买书时,我的心就像被刀绞了一下。
而现在,束手无策的我只能说一句:再见了,新华书店。

All rights reserved
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,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.